圍繞“綠色港口、綠色產業、綠色城市”目標實施“六個一”工程
渤海新區加速構建現代臨港產業集群
渤海新區緊緊圍繞“綠色港口、綠色產業、綠色城市”目標,以產業轉型升級為引領,以實施“六個一”工程(集中一個園區、編制一個智能改造計劃、設立一支產業提升基金、組建一個行業協會、建立一個綜合服務中心、舉辦一個國際型會展活動)為抓手,加速構建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新格局,形成主業突出、規模大、鏈條長的現代臨港產業集群,助力港產城高質量融合發展。
轉變發展思路,在綠色上要出路
實施“六個一”工程,大力倡導“六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規劃引領、制造業、創新驅動、綠色發展、集約發展、外向型經濟)、“六個堅決不上”(不符合發展規劃、供給側改革要求、國家產業政策、集約發展的項目,屬于淘汰落后產能類、需要較多排放指標的項目堅決不上)理念,推進一批零排放、微排放的大項目、好項目,使項目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排放總量大幅下降。先后謀劃推進近400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到62.7%,裝備制造業項目占到20%以上。
堅持冶金鋼鐵產業高端化、石油化工產業精細化、商貿物流國際化方向,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與國際優勢資本、先進技術對接,促成一批戰略合作項目。同時,圍繞特色優勢產業,逐步延伸產業鏈條,實現“油頭化身”到新材料的轉化,引進利和知信高性能樹脂等一批排放量少、附加值高的項目,新開工一批高端裝備制造項目。自2017年以來,累計推進重點技改項目57個,完成技改投資411.4億元,同比增長46.3%,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立足全力打造綠色發展環境。渤海新區先后推進國家級有毒有害氣體監控預警系統等項目,對39家重點企業的103個排放口實行在線監測點位聯網,全天候、24小時監測。同時,對企業進行分級管理,出現環保重污染天氣紅色、橙色、黃色預警時,對無排放或微排放且貢獻率大的企業不限產;對排放量大且貢獻度小的企業嚴格管控,除平時嚴格審查倒逼改造升級外,責令停產,全面推行過程監督。
堅持精準對標,在集群上做文章
傾力打造綠色石化產業集群。渤海新區依托港城石化產業園區等,為項目落地提供充足的空間,編制完成石油化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鑫海化工等骨干企業分別單獨編制完成智能改造方案,同時充分發揮渤海新區沿海發展投資基金的作用,加大對石化高新技術項目的扶持力度,切實破解入區項目的資金瓶頸。目前,石化產業集群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家,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566億元,同比增長30.9%。中海油中捷石化等石化企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由傳統石煉化到芳烴、烯烴等新材料、新能源的轉型升級。
加速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河北科技投資集團等機構共同設立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天使基金、科投生物醫藥產業高新創業投資基金,對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進行支持。目前,生物醫藥園已簽約入園藥企132家,開工建設16家,竣工8家,試生產3家,廣祥藥業等一批生物醫藥企業簽約入駐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全力推進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黃驊市將6個鄉鎮園區納入黃驊經濟開發區統籌范圍,進行統一規劃管理,明確宏泰等優勢企業和世原等重點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逐漸實現效益集聚;以實施智能改造計劃為抓手,以“發展整車、做優專用、做強配件”為方向,深入實施“兩化融合”和“互聯網+工業”行動;設立綜合服務中心,培養專業化人才,加強產品技術研發,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速度。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現有企業353家,2017年實現產值48.9億元,利稅3.3億元。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集群。依托中捷通用航空產業園,努力打造京津冀重要通用航空制造和運營基地,加快打造通用航空產業集群;加快打造現代物流產業集群,著力培育臨港物流交易中心,大力發展港口貿易,增強物流集散能力;加快打造文旅產業集群,全力打造國際濱海休閑旅游目的地。
強化責任落實,在保障上下功夫
為加強組織領導,渤海新區成立了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深入推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統籌協調各項工作推進事宜。制發《渤海新區加快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實施意見》,建立了“主體明確、上下聯動、部門配合、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同時,渤海新區主要領導切實發揮以上率下作用,先后召開特色產業集群專題調度會10余次,實地調研30余次,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難題20余個,確保特色產業集群工作高效有序推進。
按照國家、省、市有關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的支持政策標準,渤海新區重點引進一批專業性強的高端人才,為全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提供強有力人才智力支撐。目前,渤海新區有院士工作站4個,化工、生物醫藥類院士4名,以柔性方式引進生物醫藥、化工類清華博士后7名,擁有全省拔尖的科學技術專家和學術技術帶頭人40余人。